close

返台晚上抽空觀賞盧貝松的《露西》(Lucy)。這部電影顯然是盧貝松的哲學思考,尤其對時間、存在、心靈(或稱心與認知)、身體等形上學議題的思辯,更精準的說是探討「時間與存在的關係」、「心靈與身體的關係」以及這兩個關係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萬物是因時間而存在即萬物從起源開始是因時間的運動而存在。如片頭十億年前的單細胞分裂接著是320萬年前在溪邊喝水的半人半猿--「露西」,以及鏡頭切換到台北晶華酒店門口來台求學的現代「露西」,然後因CHP4使其腦力從10%持續增加的「露西」,因為時間經歷不同階段(時空),所以「人」才存在。

 當速度達到極速時物體會消失即變成「無」(如片中以汽車為例);人類腦力從10%到達100%時(現實上可能要好幾(十)億年之後或許才能達到,但片中因CHP4使時間壓縮讓有超能力的100%腦力提早實現),人會消失回到物質的粒子狀態充塞於大氣之中(如片尾最後露西腦力達100%而消失,法國警探詢問:「露西到哪裡去了?」;露西說:「我無所不在! (I am everywhere!」)。這個「無」與原初的「無」本質上已因時間的因素而有所質變。這個「無」是身體的「無」,但100%腦力所產生的智慧與超能力則仍然「存在」。物體因極速(時間的壓縮)而消失(不存在),人則因時間的擴張使腦力達到極限(100%)致使身體消失(不存在),但具100%腦力而身體不存在的「人」仍具有思考並具有超能力(心靈仍存在)。在此盧貝松把「時間與存在的關係」與「心靈與身體的關係」做了連結。就形上學的心身問題而言,這種想法還蠻唯心論的。在我看來這是盧貝松此片的哲學理念。

 針對這個哲學思維在片中他有兩個提問(或著說他的憂心與警世):一個是明示的(透過對白),另一個是反思暗喻的(透過情節)。對白明示的部份:片中露西到巴黎擬親自取回CHP4,陪伴在旁的法國警探見證到她的超能力,向露西說妳有這樣的超能力不需要我從旁協助,露西說你在旁會讓我感受到人性的存在。此意謂著腦力開發的程度與人性成反比,腦力開發度愈高,就愈遠離人性(這是盧貝松強調的觀點)。情節的反思暗喻:現代科學家一直在探究了解大腦運作及其功能並不斷的開發腦力(認知科學與腦神經科學已成為顯學),希望突破人類僅10%腦力的瓶頸。依盧貝松的觀點,腦力過度開發,人性將會消減(盧貝松壓縮時間用影像讓你我提前看到腦力開發極致後「人」的狀況),那現在的科學家不是就在開發將人推向沒有人性的「人」? 而沒有人性的「人」還算是人嗎? 如果每個人透過腦力極度開發都成為具備「神」一樣的超能力並且是沒有人性的「人」,僅10%腦力且具有人性的你我應該可想而知那會是怎麼樣的世界?!

法國哲學家繼德勒茲之後對電影最為關注的哲學家之一的Alain Badiou說:「電影是一種哲學體驗。……。本質上看,電影是在一個理念基礎上創造的新的理念」。但是哲學是透過語言表達,而電影則是透過影像書寫,所以還是要進到電影院去感受千變萬化的影像,才能真正達到觀影的樂趣! 至於影像摺皺到腦皮層後所產生的思考,那就依個人的不同體會而各自表述了。

This article was posted on FB on Sep.7, 20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ger Tsai 的頭像
    Roger Tsai

    Roger Tsai的部落格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