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學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年看了兩本以藝術為主題的精彩小說。一本是法國韋勒貝克的"誰殺了韋勒貝克"(原文為:地圖與版圖);另一本則是今晚剛看完的日本原田舞葉的小說"畫布下的樂園"。就寫作功力而言,韋勒貝克技高一籌,但原田舞葉是美術系畢業又曾在紐約MoMA工作過,小說的情節反映出現實中的藝術生態。這本跟據史實並虛構情節的小説,讓人分不清虛實!小說的核心以重量級收藏家邀約兩位對樸素派史祖盧梭有深入研究的頂尖專家:一位是來自倫敦泰德美術館法國巴黎四大美術史博士的日籍女研究員;另一位是來自紐約MoMA畢業於哈佛大學美術史碩士的助理研究員,共同判斷其收藏盧梭的作品"作夢"是否為膺品? 贏者可擁有這件作品的處理權。這件作品與紐約收藏盧梭的"夢",就畫布尺寸與形式內容上是完全一樣,只是標題一個把"夢"當動詞一個則當做名詞。由此展開精彩的故事情節。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值得一看。除了可一窺收藏、策展、博物館間的角力、藝術社群的運作機制等幾近真實的藝術生態外,也不得不佩服盧梭的伯樂--畢卡索的眼光,獨排眾議,大力推舉這位難以歸類並啟發超現實主義,40多歲以前還是關稅員的畫家--盧梭!

This article was posted on FB on Nov.17, 2013.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趟巴黎藝術知性之旅,行前看了一些有關巴黎旅遊書及有關歷史文化與藝術史的書籍,其中最能觸動到心靈的書是巴黎十大美學博士廖仁義老師在張老師月刊發表集結成的書:"在時光走廊遇見巴黎--廖仁義的美學旅行"。這本書兼具理性與感性,文筆行文流暢,然文中涉及的範圍甚為廣泛諸如:人文、歷史、哲學、美學、藝術等,在24個標題中,提及27個人文精神場域。在10天的自助旅遊中總共參訪約50個地方,其中4個地方為巴黎近郊(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巴比松、聖米榭爾山),其餘則集中在巴黎的內環9區及外環3區(巴黎共20區) 。參訪的50個地方中有20個地方是廖老師書中所書寫的場域。經過實地參訪再重讀這本書,感觸良多! 原預計在FB紀錄的旅遊心得寫到"朝聖-04",後續的議題列到多達20幾項,似乎有欲罷不能之感! 然沉澱之後,我想需要好好的深度思考後再做完整書寫,尤其對人文藝術方面,故在離開巴黎前往香港再轉至大陸之前,整理一下所欲思考的議題與照片,後續再書寫到較不會長篇突現干擾別人畫面(如開放性的FB),可暢所欲言且較具封閉性的部落格。明天有8小時可好好地再逛逛左岸的拉丁區,今晚開始整理行囊,再見了,巴黎。I will be back very soon with my family.

This article was posted on FB on Aug.24, 2014.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旦期間看完村上春樹在2010年末到2011年間訪談小澤征爾的文章集結成書,去年底出版中譯本的《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看過村上的書的讀者大都知道他非常喜歡爵士樂,也出過兩本《爵士群像》書。在雜文中曾提到他也喜歡古典音樂。從與小澤對話的內容可看出村上是相當具有水準的古典音樂迷!

全球大師級的指揮家亞洲有兩位:印度的祖賓·梅塔(1936- )和日本的小澤征爾(1935- )。小澤出道時是紐約愛樂指揮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揮以及柏林愛樂指揮卡拉揚的學生,現在已是世界頂尖的指揮家之一。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ㄧ個故事(忘了在哪一本書讀到)內容大意是:有一個村莊附近有個如廢墟般的古老建築,相傳建築內有詭譎多變的靈異現象與神跡顯現,傳說有人進入就消失般再也出不來了。村民對這個地方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畏懼心理。此「聖地」因而成爲村民茶餘飯後聚集談論的議題。口才好的加油添醋口沫橫飛,文靜的村民則目瞪口呆的聆聽,一群聚集的村民時而驚呼時而讚嘆,相互依偎談論此議題成爲村民的精神寄託。當然對這個「聖地」仍然無人敢越雷池一步。有一天來了一位青年,聽到村民的談論,跳出來說沒有鬼神這回事!他晚上願意單獨進入「聖地」睡一晚,隔天再告知內部的狀況。隔天他沒事出來了,告知村民說:我不是沒事好好的出來了嗎?裡面根本沒有什麼!村民個個臉色沉重噤聲無言地各自回家。隔天就沒有看到村民再聚集了。再過幾天在村莊之外這位青年被幾位村民亂棒打死... 。

最近在看尼采的著作以及評論尼采的書,看到這則故事內心不禁莞爾,這位青年不就是哲學界尼采的化身嗎?這位24歲就成爲教授的尼采雖然不是死於亂棒,却在44歲精神失常(享年56歲)。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