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沌之界》(In Limbo)展明天(5/7)才正式對外開放。今天(5/6)可預約報名參加開幕。第一時間就報名了今天一早開車到南投參加13:30的開幕儀式其實是想先睹為快。
毓繡美術館收藏了其中一件油畫作品《最後一步》(The Last Procedure)(2012-2013)。也因此件作品的收藏透過經紀畫廊促成Odd Nerdrum來台個展。展覽主題以其中一件作品《渾沌之界》(Limbo)作為展名,由Nerdrum親自挑選15件加上毓繡收藏1件共16件。Nerdrum還要求館方必須將牆壁漆成暗灰的橄欖綠,對照以暗紅棕色為主調的作品形成互補的色系,讓作品與牆壁親暱交融。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基本上是人類生命的計算單元。且是根植於整個一年的生活總和。因此對藝術作品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去談論什麼是生命意義。對於我整個生命作品的哲學觀而言,我會說生命是生活命題;生命是度過時間;生命是自由思考。」---謝德慶[註1]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4/15)到上海浦東西岸龍美術館觀賞美國著名「光與空間運動」先驅的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1943~ )首次在中國的大型個展:《詹姆斯·特瑞爾—沈浸的光》(James Turrel—Immersive Light)。
第一次知道Turrel的作品是他的"Skyspaces"系列作品。這系列作品大都結合建築而成永久作品,故這次展出的15件作品無此系列作品。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本法文雙月刊"bien dire" 雜誌(2017年1-2月,110期)看到一則小文"France-Québec : une langue, deux accents" 。原來加拿大魁北克講的法語是法國大革命以前貴族講的法語!也就是太陽王時代講的法語,更是18世紀全歐洲貴族競相學習的法語!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結合中央美院雕塑系以及北京隋建國藝術基金會(提供學術支援)於2017年開始陸續出版「現當代雕塑理論譯叢」。1月份出版William Tucker(1935~ )的《雕塑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1974),Tucker是雕塑家也是教育家,現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高級院士。這本被認為是理解現代雕塑藝術以及歐美雕塑從業者必讀的經典。3月份出版Rosalind Krauss(1941~ )的《現代雕塑的變遷》(Passages in Modern Sculpture,1977),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的Krauss在藝術評論與理論界相當有名,在台灣也有她的中譯書出版。這本書是現代雕塑經典的書,從羅丹《地獄之門》談到Richard Serra。在許多有關雕塑文論的參考資料都會看到這本書。
兩本書都是首次中譯(簡體)。譯者都是藝術界學有專精的雕塑家與學者。這系列的譯叢後續譯介出版的書令人期待!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在台灣看到波依斯(or 博伊斯)的作品不容易更不用說大型展。蠻遺憾的我錯過兩次近距離觀賞波依斯大型展的機會。
第一次在2007年與台藝大同學到歐洲觀賞十年會合一次的三大展:威尼斯雙年展、德國文件展(5年一次)以及明斯特雕塑展(10年一次)。因錯過前往法蘭克福的火車改前往杜塞道夫參觀21世紀美術館並前往車程不到一個小時的科隆。卻錯過離杜塞道夫約一小時靠近荷蘭位於Kleve的莫蘭美術館(Museum Schloss Moyland)。這個美術館是全球收藏最多波依斯作品的美術館。當時的孤陋寡聞換來今日的事後諸葛。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3/20)在蘇州誠品只逛了一個小時意猶未盡,今晚再度光臨。買了一本書《安東尼·葛姆雷談雕塑》(Antony Gormley on Sculpture)。這本書英文版2015年出版,簡體版2016年3月就已出版。算是一本很新的書。這本書我在蘇州誠品看了第三次,只翻前幾頁總想已買一些書下次再買,今晚特別佇足翻看,且今晚就只買這本書然後到誠品內部的茶館閱讀。
Antony Gormley (1950~)是當代相當著名的雕塑家(也做裝置藝術及公共藝術),1994年就獲得英國當代藝術透納獎。看上右圖就會知道他著名的作品。這本書是Gomley的演講、受訪以及他在BBC的五集現當代《雕塑家》專題演講。對這位當代雕塑家會選哪五位現當代雕塑家甚為好奇!他選的五位雕塑家分別是:Jacob Epstein (1880-1959)代表作《鉆岩機》、布朗庫西《無盡之柱》、賈科梅蒂《城市廣場》、波伊斯《困境》以及理察·塞拉《關於時間》。我直覺反應是:怎麼不是亨利莫爾(Henry Moore,1898-1986)? 怎麼會是Epstein(下左圖是他著名的作品)? Gomley說他雖然名氣不大卻是20世紀初最激進的雕塑家,他啟發Moore和與Moore同時期的雕塑家。所以他沒提Moore只提Epstein。Gombley, Moore & Epsteon都是英國人,Gombley的作品在泰德現代館有典藏,Epstein這件也被美術館珍藏,然在英國國家畫廊卻有Moore的專屬展覽室。Moore在英國藝術界的地位由此可見。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1Q84長篇小說出版後7年,村上春樹又推出長篇新作《騎士団長殺し》(直譯:刺殺騎士團長),分為2部:第1部 顕れるイデア編(直譯:理念的顯現篇);第2部遷ろうメタファー編(隱喻的變遷篇)。這套新作在日本 2/24零時開始在日本販售,村上迷早就大排長龍渴望先睹為快!有書店甚至在書店內規劃一區提供桌椅和毛毯讓買到書的村上迷在書店徹夜閱讀,真是貼心!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改編自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說。故事由京都室町百年老店「佐田和服」展開,情節觸及日本傳統職人的技藝和家業的凋零式微以及隔代傳承的困境徬徨。戲中涉及到過程如儀式般莊嚴與形式精緻耽美的茶道、書道、花藝、舞踊、坐禪等日本傳統文化。取景細緻充分體現京都的莊嚴與精緻之美,可感受到導演與攝影的用心。
一個被收養在京都日益凋零的佐田和服的雙胞胎姐姐;一位留在北杉山從事日趨式微的林業的雙胞胎妹妹。雙胞胎姐妹未曾謀面的女兒,分別隻身前往巴黎(刻意以巴黎做為對照,彰顯京都在世界古都的地位),一位在美院學畫,另一位隨書法老師前往表演日本舞踊,她們最後在他鄉異地得到自我的認同與突破,雖然沒有繼承祖業,其實啟發她們的是潛藏在內心揮之不去卻無法有意識體現出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她們的遠行其實是回到出生地原點的探索,只是在另一古都內觀照見自己。這也讓我想到宮崎駿在《風之谷》提到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最遠的旅行,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erhard Richter(1932/2/9~)於今年2月9日85歲生日當天開始在德國科隆的路維希(Ludwig)美術館發表新作品(展至5月1日)。這是他從以刮畫方式創作抽象畫以來,另一種抽象形式的展現。
Roger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